正月十三不出門的說法 正月十三有什麼忌諱

在如今的生活之中,人們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一些其他的事情,基本上都會涉及到外出,如果不出門的話,可能生活無法正常的進行。那麼在正月十三這一天,為什麼根據傳統的說法來講是不適合出門的呢?除此之外,在當天之中又有哪一些忌諱呢?

正月十三不出門的說法

根據傳統說法來講,正月三是適合出門的,如果一定要出門,那麼要注意出行安全。舊的習俗認為從農歷正月三日始,以後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此稱為"楊公忌日",又稱"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楊筠松所訂定。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所以人們認為正月十三這一天是不適合出門的。

正月十三有什麼忌諱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在正月十三的時候打碎物品,是非常不吉利的。不過在當今社會,當孩子們由於不慎打碎了傢具也不要緊,只要大人們趕快說上一句:"歲(碎)來(了)好,歲來好,歲歲平安",也就化凶為吉了。

在這一天小孩不要說臟話、年輕人打架鬥毆、家裡人抬杠伴嘴,凡是遇上這種事,親朋友、街房鄰居全部會出來進行勸說,並且制止這種行為。

正月十三的傳統文化

春節玩滾龍這一風俗已經傳承了百年之久,一般為期四天。每年正月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試燈這天傍晚,六條老龍和多條滾龍首次上街。華燈初放時,龍燈開始上下穿行,四處盤旋飛舞。街道兩側,家家懸燈,各家各戶焚香放炮。接著,滾龍、藍、故事燈、走燈、燈、獅子燈、兔子燈、蝴蝶燈、金瓜燈都上了街。這時路上各色龍燈川流不息,各樣彩燈閃爍輝煌,一直要鬧到三更以後,方才收燈,次日再接著玩燈,直到十六日才是最終結束的時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