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臘八節的習俗 粥里放果獅取避邪之義

福州作為福建的省會,被人們譽為「有福之州」,名字也是簡單粗暴。福州作為典型的東南沿海城市,口味偏清淡,不能吃很辣。福州臘八節的傳統食物還就是那麼幾樣。那至於福州的其他傳統習俗儀式,那自然是有自己特色的,那就是果獅,具體的講究不如來一探究竟。

臘八節的由來

我國的傳統節日非常之多,臘八節也是其中之一,只是並沒有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而已,從上古時期,就有了臘八節的雛形,之所以這麼早就有臘八節,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臘月的特殊性,臘月也就農歷的十二月,是歲末之交,這才顯得跟其他月份不一樣,臘月的臘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有新舊交替的意思,第二層意思,臘在古代從獵,因此需要將打獵來的野獸進行祭祀,第三層意思是祛除疫病,迎接新春的到來,因此臘月在上古時代就得到大家的青睞。

福州臘八節吃什麼

其實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福州臘八節也是吃臘八粥。臘八粥傳說來自印度天竺,農歷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稱「法寶節」。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直至今日,還是節日必備的美食

福州的臘八節習俗

一般來說,福州的臘八粥有個特色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具體的淵源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傳說朱元璋小時給地主放牛,飢餓難當,發現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類和穀物,煮粥食用。後來他當了皇帝,想起那頓粥,就命人用各種糧食熬了一鍋糖粥,宴請群臣。後百官爭相效仿,傳入民間。因朱元璋當天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這種粥便被命名為「臘八粥」。有的人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乾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里,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這種風俗流傳至今,每年一到節前都會被人們復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