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是什麼鬼節 元宵節的歷史由來

正月十五是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一提元宵節,人們想到的就是正月十五。但是正月十五不僅僅是元宵節,同樣也是鬼節。鬼節也分為很多種,在一年之中,類似於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等等都是。那麼元宵節為什麼是鬼節呢?又有什麼樣的風俗呢?

正月十五是什麼鬼節

元宵節雖然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但是這一天之中也是上元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非常的盛行。

元宵節歷史由來

元宵,本來代表的含義其實是" 上元節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這個時候也被人們稱為燈節。

正月十五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是元宵節最常見的一種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同時也代表的是團圓的時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