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發布 攬星九天寓意

  在2020年我國第五次航天日中,公布了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的名字火星探測任務名字為「天問一號」,而火星探測標識名字為「攬星九天」,而這樣取名的原因什麼呢?那麼下面就由星座知識為大家揭曉下吧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名稱公布
  2020年4月24日上午,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我國公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和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圖形標識——「攬星九天」。

  「天問」、「攬星九天」從何而來
  一直以來,我國在航天探測任務和探測器的命名上都極具東方文化色彩,如「嫦娥」、「玉兔」、「天宮」、「鵲橋」、「墨子」、「神舟」等,此次的「天問」和「攬星九天」也不例外。

  標識內容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標識「攬星九天」以「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作為整體概念,圖案整體傾斜向上,既飽含動感、氣韻流動,又充滿向上的沖擊力,代表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的精神

  「攬星九天」標識的含義
  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呈現了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飽含動感、氣韻流動,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

  拓展資料
  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最佳年份
  毋庸置疑,火星探測任務的命名和行星探測工程標識的確認,均是我國在行星探測領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2016年1月火星探測任務立項之後的一次重大進展,探測成果將深化火星乃至太陽系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內,受眾多客觀因素影響,以及航天技術發展不成熟,全球范圍內的火星探測都進展緩慢,迄今為止共計發射過40餘次火星探測器,但成功率不足一半,火星甚至有著「探測器墳場」之稱。
  不過,隨著人類對深空認知的加深,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火星探測的成功率也越來越高。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呢?

  2019年10月,在我火星探測器首次公開亮相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曾表示:「火星探測是有窗口期的,因為火星太陽公轉一圈是687天,2020年正好是地球火星繞到太陽軌道的同一側,此時是探測器登陸路線最短的時候,也最省燃料。如果錯過這一時間點,就要再等兩年時間。」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esa(歐洲航天局),去年年底nasa便已完成火星探測車首次測試,而就在本月,nasa方面還表示,火星漫遊者計劃是它們當前最高優先任務之一,斥資24億美元,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也盡一切努力,沒有暫停任何與該計劃相關的工作,因為一旦錯過窗口期不僅要再等兩年,損失也將達5億美元以上。

  按照計劃,nasa的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將在7月17日-8月5日之間進入太空,並於明年2月能成功登陸火星,以搜尋火星上過去生命存在的證據為主要任務,並採取樣本帶回地球

  可以看到,2020年是火星探測不容錯過的年份,不論是「天問」還是「漫遊者計劃」又或是其它同類任務的成功,都將促進人類向深空探測邁進一大步,我們期待7月的到來,以及火星車登陸火星的那一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