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極限密度是多少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人類目前對宇宙的了解可以說少之又少的,宇宙中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我們繼續去探索,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下中子星,那麼下面就由星座知識為大家揭曉下中子星是什麼?由什麼組成?

  中子星極限密度
  典型的中子星度高達1億~10億噸/立方厘米,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地球物質的密度,相當於一個骰子大小的白矮星物質,就和一座山的質量相當;如果把地球壓縮到中子星密度,直徑只有大約20米。

  中子星由什麼組成
  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可能的結局之一。當恆星燃燒完它核心的核聚變材料後(聚變到鐵),由於沒有了熱量抵禦恆星的重力,恆星發生了極速的收縮(重力坍縮),這些恆星物質會在核心處碰撞在一起,發生鐵及以後的核聚變反應,並發出超過一個星系亮度,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爆發會持續幾周到個月在這期間會合成大量的鐵以後的元素,並被爆發的力量拋灑入太空之中,做為下一星系形成的材料。剩下的核心如果質量不大於3.2倍太陽質量,它就會形成一個中子星

  我們從微觀上看一下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質子構成。從氦原子的結構圖來看,一個原子的絕大部分體積是由核外電子占據。
  當壓力足夠大時,電子會被壓縮到最低能級層,這時,電子簡並壓就會得很大,如果電子簡並壓能夠抵抗得住重力坍縮,它就會形成白矮星
  當恆星殘骸的質量大於1.44個太陽質量時(錢德拉塞卡極限),電子就會被壓入原子核之中,電子就會與質子形成中子,這就是中子星。這時抵抗重力坍縮的力就是中子簡並壓。與電子簡並壓一樣的是,它們都是由泡利不相容原理提供的力。如果殘余的恆星內核質量大於3.2個太陽質量(奧本海默極限),就沒有什麼能抵擋住萬有引力了,它會坍縮成一個黑洞

  中子星是一個非常緻密的天體,它的密度在8千萬噸~20億噸/立方厘米之間,幾乎就是原子核挨著原子核。巨大的引力使它表面的逃逸速度能達到光速的50%。這就意味著一個70千克的人撞上去會釋放出2億噸tnt當量的能量。相當於最大氫彈威力的4倍。
  但中子星不完全都是由中子構成的,由於自由中子的半衰期很短,它的外層中子不斷的進行著β衰變,並釋放出電子、質子和中微子;中層是由自由中子構成;核心的壓力能將原子核都壓碎了,形成誇克構成的核心,但這只是一個猜測。
  中子星看上就像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但它和原子核由強相互作用力聚合在一起不同,是由引力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它依然是一個天體
  當然,也不要想把中子星物質單獨拿出來:簡並壓會迅速的將原子核撐開,自由中子也會迅速衰變,在大爆炸中,這些中子星物質就會恢復成正常的原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