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座的天體構造是什麼

  杜鵑座的天體構造是什麼?那麼,接下來八十八星座為你解答。銀河系伴星系小麥哲倫雲在杜鵑座的南部天區。杜鵑座天區內還有球狀星團杜鵑座47(ngc 104)和1990年才發現杜鵑座矮星系

  天體構造
  銀河系伴星系小麥哲倫雲在杜鵑座的南部天區。杜鵑座天區內還有球狀星團杜鵑座47(ngc 104)和1990年才發現杜鵑座矮星系

  小麥哲倫星雲
  小麥哲倫星雲位於杜鵑座,距離我們大約21萬光年遠,是銀河系的已知衛星星系中第四近鄰的星系,僅次於大犬座和天座矮星系以及大麥哲倫雲。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和他的船員們在第一次環球航行中有大量的時間研究南天星空。其結果是,兩個對於南天的天空守望者來說輕易可見的天體奇觀即被命名為麥哲倫雲。我們現在知道這些太空雲彩是不規則星系,是更大的旋渦星系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小麥哲倫雲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這幅華麗的景象中還包括兩個前景的球狀星團ngc 362(左上)和47 tucanae。壯觀的47 tucanae距我們僅13000光年遠。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們利用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上的紅外攝像機,觀測小麥哲倫星雲一顆超大質量恆星爆發後遺骸中的豐度,再次發現銀河系恆星爆發相同的問題:塵埃豐度太少,只有理論預言的百分之一。這個巨大的差異對科學家們試圖解釋早期宇宙恆星形成的理論提出的嚴峻挑戰,因為早期恆星爆發產生的塵埃被認為是下一恆星形成的「種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體物理助研snezana stanimirovic說:「以前的大多數工作都只集中於銀河系,因為沒有足夠高解析度的望遠鏡能看到其它星系情況。但是現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解析度足夠觀察到附近的小麥哲倫星雲了。因為小麥哲倫星雲中的超新星經歷了與早期星系類似的演化,所以對它的研究可以檢驗早期宇宙塵埃形成理論。」

  stanimirovic猜測理論與觀測的差別可能與某種影響重元素沉積到塵埃中的機制有關,它可能是猛烈的超新星沖擊波對塵埃分解的比例更高或者是天文學家們丟掉了紅外攝像機觀察不到的冷塵埃。這個新發現同時也可能意味著大質量恆星吹出來的風改變了塵埃形成的地點。

  stanimirovic與伯克利、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和其它幾個國際研究組織的同事們組成了小麥哲倫星雲斯皮策巡天(s3mc)研究小組。他們利用斯皮策望遠鏡空前的高解析度研究星系中大質量恆星、分子塵埃星雲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超新星遺骸放射出的輻射大部分都是紅外線,所以斯皮策望遠鏡可以很好的看到它們。s3mc小組計劃利用斯皮策望遠鏡進一步觀測超新星爆發車奶顆粒的化學成分

  ngc 104
  恆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狀星團在我銀河系中有200多個球狀星團繞著銀河中心運轉。下圖為球狀星團ngc 104(也稱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僅次於半人馬座的omega星團,omega centauri)。位於小麥哲倫星雲的旁邊,只有在南半球可以看到它。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在圖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許多紅巨星

  杜鵑座47( ngc 104)是一個位於杜鵑座的球狀星團距離地球大約15000光年。因為亮度達到裸眼可以看見的4.0等,所以被以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命名。杜鵑座47是在1751年被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發現的,因為位置偏南,所以在此之前歐洲的觀測者一直未看見這個大小如同滿月星團。他是全天第二亮的球狀星團最亮的是人馬座ω),並且有非常亮和密集的核心;已知有22顆毫秒脈沖星存在其中,和至少有21顆藍掉隊星在靠近核心之處杜鵑座47也被帕特里克·穆爾收錄在考德威爾目錄中,名稱為c106。

  圖中這個明亮的星團杜鵑座47(ngc 104),來自eso的vista(可見光和紅外測量望遠鏡)在智利帕拉納爾天文台。這個集群是距離我們大約15000光年遠,包含數以百萬計的恆星、和一些不尋常的外來星。兩個小星群非常接近我們銀河系星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