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中月亮形狀的變化規律

  每當我們再夜晚抬頭望望天空,只要沒有雲的遮擋,我們都能看到不同形狀月亮,或似那一彎睫毛,或似那一輪銀盤,那麼為什麼月亮會呈現出這樣不同的形狀呢?星座知識為你解開。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於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於地球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每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曆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運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曆初三、四。

  隨後,月球在天空里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曆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後,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當月球再次運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下一新月,或從滿月下一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中國農曆的一個

  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有個口訣: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西半天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東半天。

  和其他天體一樣,月球也處於永恆的運動之中。隨著月球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

  (1)、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太陽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這是農曆初一。
  (2)、過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漸轉向地球,我們看到一鉤彎月,稱為「娥眉月」,這時是農曆初三、初四。
  (3)、初七、初八看到的是半個月亮(凸邊向西),叫做「上弦月」。
  (4)、到了農曆十五、十六、十七,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稱為「滿月」,也叫「望」。
  (5)、滿月過後,月亮的亮面逐漸變小,到農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半個月亮(凸邊向東),叫做「下弦月」。下弦月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