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神星撞擊地球?關於毀神星的所有資料

  毀神星,是一顆地球有危險的近地小行星。科學家們發現毀神星可能會在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過」,但由於它的運行軌道地球引力改變,它將於2036年重新「光臨」地球。那麼,毀神星撞擊地球會是真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星座知識中了解一下。

  毀神星(apophis),是一顆近地小行星。編號99942,英文名叫apophis。在埃及神話中,apophis是毀滅與黑暗之神,所以它的官方中文名,被譯成「毀神星」。這是一顆直徑約270米的近地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釋放的能量將達到廣島原子彈的2500倍。

  最初(從2004年6月19日發現直到2004年12月27日)共近200次觀測表明,這顆小行星將於gmt+8時間2029年4月14日4時49分到達距離地球東半球最近位置,於gmt+8時間當日5時20分左右與地球相撞概率為1/37(2.7%)。

  若發生撞擊,將釋放6400萬億千焦能量,相當於1.53萬億千克(15.3億噸)tnt炸藥爆炸釋出的能量。2013年1月觀測報告表示,已經排除了2036年毀神星撞擊地球的全部可能性

  毀神星的神話傳說
  在埃及神話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惡和毀滅之魔,它的目的是讓整個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天文學家一顆正從外太空直奔地球而來小行星也命名為「阿波菲斯」(毀神星),正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這顆小行星以前的名字叫做「2004mn4」,直徑約有300米。據專家測算,「阿波菲斯」小行星將於2029年和地球擦肩而過」,由於它的運行軌道地球引力改變,它將於2036年重新「光臨」地球

  毀神星是否會撞擊地球

  根據2013年的最新觀測,已經排除了2036年毀神星(apophis)撞擊地球的全部可能性。這個確實是個消息,因為這顆小行星實際上比我們認為的還要更大一些。但是毀神星帶給我們教訓了,並且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我們正越來越擅尋找、發現和追蹤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非常嚴肅地應對這種威脅。

  毀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造成毀滅性後果。它會直接摧毀撞擊地點周圍數百千米內的所有東西,並且產生整個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響。

  毀神星把這種風險如實帶到了公眾面前。不過,科學家、工程師和宇航員創建了、b612基金會,專註於定位、確認,甚至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他們有這樣、一個計劃,創建一個被稱為「前哨」的太空項目,用於追蹤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在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科學家也打算創建一個類似的項、目,被稱為neocam。

  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托斯·穆勒認為,赫歇爾空間望遠鏡的數據顯示,「阿波菲斯」跨度為1066英尺,級325米。比原先估計的885英尺(270米)大了20%左右。從反照率的計算上看,「阿波菲斯」還比原先設想的要暗一些。在剛剛發現「阿波菲斯」時,科學家認為其很可能撞擊地球,但是最新的研究顯示它會近距離掠過地球而不會與地球發生碰撞,歐洲空間局的研究人員稱赫歇爾紅外望遠鏡可對阿波菲斯的物理特徵進行詳細測量,以便對這顆小行星未來的運行軌跡進行評估。

  毀神星的發現歷程:

  毀神星「阿波菲斯」這顆直徑約400米的小行星於2004年6月被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發現。至2004年12月24日,nasa的科學家經過計算,駭然發現它有高達1/450的可能性於2029年撞擊地球。此後繼續觀測和計算,它在2029年撞地的可能性最高曾達1/233。消息很快向全世界公布,不過,當時全球的目光都被印度洋大海嘯所吸引,這條消息最初沒有引起多少媒體和公眾的注意。這樣的預言是依據觀測,以概率方式做出的,無論其最後是否正確,都應當承認,這是屬於科學範疇的預言。

  之前這顆小行星臨時編號「2004mn4」,可能正是因為科學家預測到其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才得名,它目前已經名列「托里諾等級」第4級,10級意味著必然的全球毀滅性碰撞。這是有史以來發現小行星中危險等級最高的。

  阿波菲斯曾經與地球距離擦肩而過。2004年,它與地球距離僅約為161萬公里(約為地球月亮距離的4倍)。有許多太空岩石曾經與地球距離擦肩而過,但阿波菲斯是引起天文學家警覺和公眾最關注的一顆太空岩石。阿波菲斯發現於2004年,以埃及神話中著名的災難和破壞之神命名。阿波菲斯有可能將於2029年再次向地球飛來。科學家曾經計算過,它未來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高達1/40。不過,後來的測量數據將這種可能性幾乎降至零。2004年12月,阿波菲斯得到的杜林危險指數為4分。杜林危險指數是指一套用作衡量近地天體撞擊地球的10分制指標,10分代表天體明確會撞向地球並導致世界末日。儘管阿波菲斯2029年飛來時撞向地球可能性已幾乎降為零,但它與地球表面距離可能會縮小到大約30萬公里。

  美國《科學》雜誌一些前沿科學研究者推測,地球在過去的五億年中,曾經發生過五次巨大的生命浩劫。據美國的兩位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隔6200萬年地球就會經歷一次物種的大滅絕。而經科學家們考證,距現在最近的第五次全球性物種大滅絕大約發生在6500萬年前,據他們猜測,當時地球是遭受到巨大的隕石碰撞,毀滅了包括恐龍在內的90%的地球物種。這顆毀滅者就這樣結束了恐龍的時代,讓地球迎來了新生代。

  毀神星的防禦計劃: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認為一張重約550磅(即249公斤)的碳纖維網,足以改變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毀神星(apophis)的既定軌道。因為網的材料將會起到類似於太陽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排出的太陽輻射的總量。在2029年前,毀神星都不會給地球造成太大的威脅。即使當它開始露出邪惡的微笑時也是在2036年了。科學家們認為將其套在網中長達18年久後,足以將這個可預見未來里的末日煞神推離地球

  各界對毀神星可能撞擊地球想法

  科學家估計,小行星的碰撞並不足以消滅地球上的生物,不過,碰撞所產生的一連串事件,如大量的火山爆發、海水水位上升、海水的氧氣減少及氣候急速改變,才導致大量生物死亡,地震力量相等於芮氏震級十二級,是地球最強烈的地震的一百萬倍,火山噴射出來的灰塵和二氧化碳,將會產生溫室作用,令地球的氣溫上升,灰塵並且阻擋了日光,使植物不能產生光合作用,破壞地球食物鏈。

  從研究地球上的化石,科學家相信,在二億五千萬年以前,地球上很多生物在八千至十萬年間,迅速死亡;這次小行星地球的碰撞,和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一次碰撞類似,碰撞發生在墨西哥東南部的猶加敦半島,這次碰撞令恐龍在地球消失。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估算,apophis將在2036年飛臨地球附近,如果發生相撞,其產生的威力將是二戰末期美軍在廣島投擲的原子彈當量的10萬倍。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將直接影響數千平方公里的區域,而地球表面的其它地區則會受到大量塵埃的污染。

  科學家們強調稱,用於做出決定的時間已所剩無幾。他們不久前曾在倫敦舉行的近地天體會議上指出,現在必須著手研發相應的技術,以便在必要的時候改變apophis小行星的運行軌跡。

  有隕石專家認為,目前關注的並非apophis是否會地球相撞,而是這一撞擊何時會發生。許多較小的天體會在穿越地球大氣層的過程發生爆炸並且不會對地面產生影響。但是,地球平均每10萬年便會遭到一顆直徑1公里以上的天體的撞擊,而遭到直徑超過6公里的天體撞擊的幾率平均每1億年會出現一次。

  apophis自去年6月份被發現以來便受到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關注。最初天文學家們曾認為,apophis可能會在2029年與地球相撞。不過,進一步的觀測顯示,早先撞擊的時間計算有誤,但撞擊發生概率卻要比原先估計的高。

  儘管現在距離撞擊可能發生時間還有20餘年,但「太空守衛」基金會主席安德烈·卡魯茲表示,政府必須現在就做出決定,這樣科學家們才有足夠的時間來制定方案以預防撞擊的發生。據測算,apophis與地球相撞的概率約為1/37至4.5萬分之一,但在天文學上,這已經屬於「非常高的概率」。

  英國貝爾法斯特皇家大學天文學家阿蘭·費茨蒙斯表示:「當apophis在2029年4月13日到達近地點時,地球引力會改變其飛行軌道。這樣以來,當它在2036年再次飛臨地球時便有可能發生相撞的災難。」

  目前,歐洲空間局下屬的先進概念研究小組正在領導研製新型衛星和火箭,以便將那些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推往其它「安全」的軌道

  據專家們介紹,明年春季還將再出現一次觀測apophis的良機,藉助大功率的雷達,天文學家們將能夠更為精確地計算出小行星的運行軌道

  如果在明年的觀測中還無法排除apophis在2036年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那麼天文學家們將不得不等到2013年才能進行下一次觀測。但nasa認為,必須在明年觀測過程中做出有關應對apophis的決定。

  阿蘭·費茨蒙斯指出:「我們可以在2013年決定繼續實施避免小行星撞擊的工作,但相關的計劃必須在此前就制定完畢。」天文學家們要等到2029年才能確定apophis是否會地球相撞。如果到時證明科學家們的預測確實會發生,那麼人類將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避免apophis撞擊地球

  天文學會的專家認為,近幾年不時有小行星威脅地球的報道,這絕不表明目前地球受到的危險增加了,相反說明人類已逐步掌握了小行星的運行規律和行蹤。小行星能撞上地球概率實際上是很小的,拿直徑2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地球相撞的概率來說,大約是50萬年左右才有可能發生一次。即使將來某個時候有跡象表明小行星有撞擊地球的可能,人類也完全可以提前採取措施及時地將它「解決掉」。比如發射飛行器、導彈等撞擊、炸毀飛行天體等措施來解決「滅頂之災」。

  美籍華裔太空人盧傑及另一名美國太空人想出方法,阻止小行星地球,就是發射一艘核動力太空船並指揮它於小行星旁盤旋,發揮「引力拖船」的作用,以引力改變小行星的行進軌道

  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人盧傑與洛夫在新一期《自然》科學雜誌中表示,即使一顆直徑約200公尺的「細小」小行星撞向地球也會造成「廣泛損毀」及人命傷亡。很多科學家已著手研究把一艘太空船與可能構成威脅的小行星聯系起來的方法,希望藉此改變小行星的行進方向

  雖然美國太空總署的「深度撞擊」探測器早前成功撞向彗星,但盧傑與洛夫認為,由於小行星的結構大都是粗糙而不堅實,加上大多數的小行星都會旋轉,故很難准確地將太空船與小行星相撞。

  該兩名太空人想出的,讓太空船在沒有實際接觸的情況下,利用引力作為「無形」拖曳工具的方法,相信優點更多。他們建議,如果宇宙間出現威脅地球安全的物體時,可派出一艘核動力太空船,扮演「引力拖船」的角色,在小行星旁盤旋,以引力慢慢地改變該物體的軌道

  盧傑說,此構思最明顯的好處是「非常簡單」。由於動力在太空中不會散失,故只要有足夠時間,微小的推力已可令物體的軌道出現重大轉變。「引力拖船」可以是一支火箭,能於小行星表面徘徊,依賴微小的引力就能改變小行星軌道。「引力拖船」的推動器會被調校至向外,避免朝向小行星表面,以免影響拖引力

  太空人計算出一艘重20噸的「引力拖船」可於約一年內改變一顆200公尺直徑小行星軌道。這種方法將令原本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小行星,於10年或20年後確保不會撞向地球

  據估計目前在太空中有約1000顆寬逾1公里的小行星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美國太空總署的小行星監察計劃希望於2008年底以前,找出90%的這類有威脅小行星

  毀神星撞擊地球可能性

  毀神星是一顆環繞太陽運轉的小行星,大約每7年就會運行到地球附近一次。2004年剛被發現後不久,人們就發現它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它的軌道地球軌道交叉,這意味著它有可能會撞上地球。按照最初的估算,這顆小行星直徑250米,比戰列艦還大,一旦撞上地球後果不可小覷:這場天地衝撞將產生一場巨大的爆炸,能量相當於10億噸tnt炸藥同時爆炸。這要比地球上曾經引爆過的最大級別核武器還要超出20倍。

  1、擦肩而過
  毀神星將在2029年4月以極近的距離擦過地球,實際上會比許多人造衛星的高度更低!儘管在那一年,它肯定不會撞上地球,但存在一個問題:地球引力會彎折這顆小行星軌道,如果它恰好在某個距離上飛越地球(從某個被昵稱為「鎖眼」的空間區域中穿過),它就會移入另一條軌道,在7年之後的2036年4月撞上地球

  問題在於,當時還沒有得到足夠多的精確觀測數據,所以在嘗試預測20多年後它的具體位置時,總會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在當時的推算中,毀神星在2029年總有一個很小但是不容忽視的概率會穿過「鎖眼」,導致它在2036年撞上地球

  幾年前的觀測數據更精確的確定了它的軌道,將2036年毀神星撞擊地球幾率降到了大約百萬分之一。但是,最讓人放心的數字應該是0才對

  毀神星正從距離地球1400萬千米的地方飛過,正適合對它進行觀測。天文學家利用nasa的金石(goldstone)雷達設施,向那顆小行星發射了無線電脈衝,並接收到了反射回來的信號,從而精確測定了這塊巨石的位置。把這些新數據加進來之後,天文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肯定會在2029年錯過「鎖眼」,因而也就百分之百不會在2036年撞上地球。實際上,2036年4月毀神星靠近地球時,它到地球的最小距離也會在2000萬千米以上,比月亮還要遠50倍以上。因此,看起來,毀神星是安全的。

  2、越大並非越好
  還有另一個「更大」的消息。由赫歇爾空間紅外望遠鏡所作的最新觀測表明,毀神星比預想的要更大一些。它的直徑不是270米,更有可能是350米!看起來似乎沒有變大多少,但是要記住,這裡說的是直徑。一個物體的質量跟直徑的立方成比例——直徑增加20%,意味著質量會增加75%。因此,如果它撞擊地球,破壞力會更驚人。

  無法確定這顆小行星多大原因在於,在望遠鏡中它只是一個無法分辨的光點。你不可能拍張照片然後測量它有多大。相反,你只能通過它有多亮,再加上知道它離地球多遠,從而推算它的大小。大多數小行星會把照在它們身上的大約4%的陽光反射回來,因此把這些信息結合在一起,你就能得到它的大小。

  問題就在於反射率。這隻是一個猜測。但赫歇爾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確定了這個數值。通過比對毀神星在紅外波段不同波長上的亮度天文學家發現,這顆小行星在可見光波段的表面顏色要比原先認為的更黑一些。如果小行星表面更黑,那麼要達到同樣的亮度,它就必須更大才行。這意味著,毀神星撞上地球的話,會產生威力更大的衝撞。

  3、教訓行動:
  毀神星帶給來的教訓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人類正越來越擅長尋找、發現和追蹤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人類必須非常嚴肅地應對這種威脅。

  毀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造成毀滅性後果。它會直接摧毀撞擊地點周圍數百千米內的所有東西,並且產生整個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響。儘管不會像6500萬年前的那場撞擊一樣滅絕大量生物,但這樣的災難應對起來也絕對輕松不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你可以想想:兩架撞上大廈的飛機就能導致全球經濟一蹶不振,那麼,一場10億噸tnt級的大碰撞又會如何呢?

  毀神星把這種風險如實帶到了公眾面前,或許比好萊塢那些大片的效果還要好。不過,天文學家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在認真考慮了。由科學家、工程師和宇航員創建的b612基金會,專註於定位、確認,甚至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他們有這樣一個計劃,創建一個被稱為「前哨」的太空項目,用於追蹤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在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科學家也打算創建一個類似的項目,被稱為neocam。

  對於毀神星撞地球所做出的措施: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認為一張重約550磅(即249公斤)的碳纖維網,足以改變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毀神星(apophis)的既定軌道。因為網的材料將會起到類似於太陽帆的作用,增加小行星吸收和排出的太陽輻射的總量。

  在2029年前,毀神星都不會給地球造成太大的威脅。即使當它開始露出邪惡的微笑時也是在2036年了。科學家們認為將其套在網中長達18年久後,足以將這個可預見未來里的末日煞神推離地球

  毀神星帶給來的教訓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人類正越來越擅長尋找、發現和追蹤這些小行星;另一方面,人類必須非常嚴肅地應對這種威脅。毀神星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造成毀滅性後果。它會直接摧毀撞擊地點周圍數百千米內的所有東西,並且產生整個地球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影響。

  儘管不會像6500萬年前的那場撞擊一樣滅絕大量生物,但這樣的災難應對起來也絕對輕松不了。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你可以想想:兩架撞上大廈的飛機就能導致全球經濟一蹶不振,那麼,一場10億噸tnt級的大碰撞又會如何呢?

  對於毀神星撞地球,我國相關人士試想的五大攔截方案:

  1、用核彈炸毀小行星;據我國國家天文台的李競研究員介紹,科學界目前「攔截」小行星的設想方案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其炸毀,破壞掉;另一種則是改變它的運行軌道

  對於第一種解決辦法,有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利用核導彈攻擊向地球襲來的物體——就如同好萊塢影星布魯斯·威利斯在《哈米吉多頓》電影中採用的方法一樣,如發射一個火箭、一個導彈,把它炸掉。

  「炸毀」的辦法理論上講是可以的,但是,李競研究員介紹說,在炸毀之前首先要對將要撞向地球的小天體本源進行研究,看它的組成元素是鐵質的還是硅質的,如果是硅質的,因為它質地比較鬆散,就可以利用導彈或者其他的核裝置進行攻擊將其炸毀,但是如果是鐵質的,是一個堅硬的「鐵疙瘩」,就要採取改變軌道辦法

  弱點與質疑:「炸毀」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缺點,因為,核爆炸的後果難以預料。李競研究員說,「弄不好,炸掉的碎片會向地球散落,人們將對它們失去控制,使人類更深受其害。」

  2、用機械力改變軌道
  更多的科學家在考慮改變小行星運行軌跡的方法。李競研究員介紹說,第一種改變小行星軌道方法,就是發射人造天體,將其發射到太空後,把它調整到和小天體(或稱小行星)平行,並使兩者的相對速度為零,即人造小天體的運行速度等於小行星的運行速度,然後用機械推它一下,它就會改變軌道

  弱點與質疑:李競研究員認為,這是比較穩妥辦法,但是要經過不斷的、充分的試驗,不能有任何誤差存在,難度比較大。如果第一次沒有推成功,還要發射飛行器對它進行跟蹤,再在合適的時候推它,改變它的軌道

  3、改變顏色以改變軌道
  第二種改變軌道方法是改變小行星表面顏色。李競研究員說,如果原來小行星是灰的,可以將它變成純黑,物體的顏色可決定吸收熱量的多少。「這樣可以改變它的反照率,顏色改變後它的吸熱情就會有所改變,黑色可以降低反照率提高吸熱率,從而提高整個行星自身的溫度,對它的運行軌道產生影響;也可以把它變成白的,使它變冷,效果是一樣的。

  弱點與質疑:改變小行星顏色可以改變它的軌道。但前提是,需要大把時間積累推力,而且還需要深入研究並隨時監控對小行星軌道的實際影響,否則,抵禦小行星撞擊的方法也可能導致它更直接地撞向地球

  4、用爆炸法改變軌道
  用爆炸的方法也可以實現小行星軌道的改變。對於組成元素是鐵質的、結構結實的行星,李競研究員認為,可以利用導彈或是核裝置對其進行攻擊,理想狀態是將它炸成一分為二的兩部分,這樣質量就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原來的質量了,軌道就跟著變了」。

  弱點與質疑:目前這些理論上的探討,都是理想狀態下才能進行的,實際中不能有一點點的誤差存在,難度之高可以想像。

  5、給小行星安「太陽帆」
  這種方案要在小行星表面上安裝一台大型火箭發動機,或者一個「太陽帆」,把行星地球軌道上推開。發動機將被一個常規火箭發送到小行星上;然後,發動機自己固定在小行星上,開動發動機,把小行星推離它原來的運行軌道,從而使它錯過與地球相撞的機會。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把一個「太陽帆」附著在小行星上,而不是發動機。利用常規火箭把這個帆發送到小行星上,並把它植根於小行星體的表面。這個帆一旦附著在小行星表面上,它就能夠吸收由太陽放射出的光子,從而像風吹動一條船上的帆一樣,把小行星推離原來的軌道

  微型衛星還可以用來登陸向地球沖來的近地球物體,查看近地球物體上面的物質形狀、大小及合成物。研究人員稱,這些信息對於把任何沖向地球來的近地球物體推離軌道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相關人士對毀神星撞地球的試想方案的質疑:

  總體上這些技術理論上雖然都是成立的,但是此種技術的實際可行性仍需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所有的方案都只是設想

  李競研究員認為,以人類現有的技術手段,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預警期需要50年。在這個足夠長的時間里,人們要進行不斷的研究實驗使技術逐步完善成熟。「從理論上講,人類已有防止小行星撞擊地球手段,但是,還沒做過這方面的試驗。雖然說美國、俄羅斯掌握了這方面的技術,這些技術也是可行的,但是畢竟還沒有試驗,沒有真正實施過。說說很容易,實際應用沒準兒會出現問題,所以還是需要一段時間,讓技術逐漸成熟。」

  科學家們認為,小行星的飛行速度可能會超過目前人類現有的飛行器速度。當它不是迎面撞來而是同向靠近時,人類發射的飛行器短期內是追不上它的。所以,人類只能早早地發現它們,並將飛行器發射到外空「等候」,然後再想辦法將它推偏軌道這一「戰場」離地球越遠,人類就越安全。所以監測是第一位的,預警時間越長就越有利。

  關於我國的監測小行星工作,李競研究員告訴時訊記者,我國在河北興隆縣的天文監測點一度在全球很有影響力,但近幾年各國普遍加強了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已經顯得落後了。

  關於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neas)指的是那些軌道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如毀神星)。這類型小行星可能會有與撞擊地球的危險。截至2011年9月發現中等體積大小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約為19500顆。其中有500多顆小行星直徑超過1km。這些小行星中的任何一顆一旦撞擊地球,都將帶來毀滅性威脅。

  近地小行星撞擊實例:

  2002年6月6日,一個估計直徑為10m的天體撞擊了地球。該次撞擊發生在地中海,地點約在34°n21°e。該天體大氣層中引爆燃燒。其釋放出的能量大約(根據次聲測量)相當於2.6萬噸三硝基甲苯(黃色炸藥),與一個中型核武器相當。

  2010年9月8日,兩顆軌道不同的小行星將分別於美國東部時間8日清晨和下午與地球擦肩而過」,屆時它們各自與地球最短距離均少於地球月球之間的距離,但地球的人肉眼看不到它們。

  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時間(yekt)上午9時15分(世界標準時間3時15分)左右發生俄羅斯烏拉爾聯邦管區車里雅賓斯克市的一次隕石雨事件。隕石進入大氣層時直徑約15米,質量約7千公噸,在天空中留下大約10公里長的軌跡,主要的碎片似乎擊中了切巴爾庫爾湖。

  近地小行星撞擊主要案例:
  (1)2014年5月2日下午4點13分,一顆發現不到一周的小行星地球擦肩而過。這顆小行星編號為「2014hl129」,直徑六七米,在地球月亮之間飛過。和地球距離最短時為30萬公里,比地月距離還近8萬公里。「2014hl129」是一個橢圓形軌道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2014年4月28日,才被科學家們發現。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與地球擦肩而過最短距離為30萬公里,在地球月亮的中間飛掠過去。因為速度夠快並沒有撞向地球

  (2)2014年5月3日凌晨4點多,編號為「2014gy48」的小行星,再次向地球飛來。它的直徑達800m左右,如果砸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幸好,它飛掠地球的時候,距離地球很遠,大約有45倍的地月距離遠。」

  (3)2014年5月3日下午4點左右,編號為「2014ho132」的小行星再度略過地球,和地球最短距離約為80多萬公里。這顆小行星直徑為大約為30米。「2014hl129」是近半個月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小行星。它對地球並沒有敵意,它自己在繞[1]太陽公轉,繞太陽回歸一次是1.45年。雖然離地球足夠近,對地球的確構成潛在威脅,但不會對人類構成很大危險,因為還有大氣層的保護。就算沖向地球來了,大部分材質會在大氣里被燃燒掉,而砸到地表的部分也很有限,相當於強流星雨威力,但從觀測的情況來看,不太可能砸向地球

  關於近地小行星的防禦方案:
  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科學界目前有多種對付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防禦方案,並且有些方案正在準備付諸行動。具「理論可行性」的方案有:

  (1)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煩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變成許多小「殺手」,把帶有放射性的物體拋入不可預測的軌道;而對於一些鬆散結構的近地小天體,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並且,核武器在太空環境中,如果在小天體表面爆炸,它的威力很弱,效果不理想。這種方法一直毀譽參半。

  (2)用太空飛船撞擊它,改變其軌道或把它撞碎。這種方法比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樣,這也可能把災難擴大數倍。

  用航空器給它施加壓力(即用機械力),使它加速或減速,從而改變其飛行方向。這種方法比較理想但能威脅地球的小天體質量相對於人類目前的航空器都是天文數字,實行極為困難,並存在一定的風險

  (3)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質向外發散,從而產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變飛行方向;或者用超強激光把它摧毀成對地球無害的小碎塊。這種方法也比較理想,但必須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統。

  (4)用油漆塗料來改變它的顏色,影響它吸收太陽光和熱量,通過熱能的變化來改變其軌道。這種方法見效比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塗料如何運去也是個問題。

  (5)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風箏形太陽帆發送到它的上面,而張開的太陽帆利用反彈太陽光子所產生的壓力把它逐漸推離原來的軌道。這種方法技術要求較高,難度較大。

  (6)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種像火箭那樣的裝置,讓這種裝置不斷地噴出物質,像噴氣式飛機那樣,通過反作用力來改變其飛行方向,同理能威脅地球的小天體質量相對於人類目前的火箭天文數字。這種方法好像有點浪漫色彩

  當然,還有其他的防禦方案。所有的方案截止目前幾乎都停留在理論設想階段;它們是否切實可行可靠,還要靠將來的實踐來檢驗。

THE END